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政治学科题库: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解析(九)

2016-06-24 xredued04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一、资本循环

1.阶段

产业资本在它的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

2.形式

货币资本——(职能)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好条件。

生产资本——(职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职能)经过商品的销售,既收回资本家预付的货币资本价值,又实现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3.条件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的循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社会总产品的含义: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价值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如何通过商品的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以便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

(2)实物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3.社会总产品的构成:a.价值形式:c+v+m;b.实物形式:生产资料(Pm)、生活资料(Km);c.社会生产:第一部类(Ⅰ)、第二部类(Ⅱ)。

4.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部分和按产品的实物形态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也可以用↑的知识点来表示)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Ⅰ(v+m)=Ⅱc

Ⅰ(c+v+m) =Ⅰc+Ⅱc

Ⅱ(c+v+m)= Ⅰ(v+m)+ Ⅱ(v+m)

说明两部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经济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新特点:

1.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2.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起伏较大;

3.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有所减弱;

4.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

5.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

环,需具备两个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二、资本周转

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就是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

本家从垫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带来剩余价值,然后重新回到原有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关系到预付资本数量的大小,而且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1)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节约)

在生产规模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数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多。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的数量(增加)

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周转速度越快,一般说来,

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随之越快,因而一定数量的可变资本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剥削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提高)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则越低。

公式:预付资本1年中的周转次数=(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