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政治学科题库:中学政治知识复习要点整理11

2016-06-24 xredued04


90、各具特点的发展道路的原因和特殊性的表现(识记)

①原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②表现: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同;跨越某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一般过程与多样性是统一的;特殊过程最终要归于一般过程中去,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9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的具体内容(理解)

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 关系 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于是,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代替较低的社会发展阶段。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9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理解)

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就必然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人 与自 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生产力是社会发 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③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④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人类社会的发 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93、衡量历史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理解)

是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9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不可逾越的原因(理解)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可逾越,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②有什么样的生产 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生产关系会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③根据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 相适应。④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95、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识记)

①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②实

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96、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含义及它们的关系(理解)

①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②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③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97、霸权主义的危害、含义、核心思想、主要动因和表现形式(理解)

①危害: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②含义: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 家的 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权地位的行径。③核心思想:“强权就是真理”;④主要动因:最大 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⑤表现形式:赤裸裸的侵略;政治高压、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当代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

▲98、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

①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并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 步深 刻改变了当代的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②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③新的科技革命对于世 界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④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 态度,抓住机遇,发展高新技术,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⑤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问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99、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理解)

(1)机遇:①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②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挑战:①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国家在实施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及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