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xredued0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在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的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常常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所以需要每一个考生着重理解和记忆。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以前接受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那时候评价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就是看教师讲的出色与否,而现在我们如果评价一节课上 的好坏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充分的参与到课程中来。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学习内容,或者老 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成为真的学习主体。在我们的考试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方面的考题,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 候,如果学生向其提出一些建议,而教师也愉快的接纳了,并调整自己的课程,那么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老师也是这样,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 生掌握学科的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即使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一样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我们构建学习型社会也是有积极意 义的。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考生需要注意,这里说的是重结论的时候更重过程,并不是不重结论。所以如果说“考试与素质教育是完全违背的”那么大家要知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素质教育并不是不重结论,只不过是更重过程而已。而且,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考试,只是不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素质教育的评价提倡进行过程性评价。所谓过程性评价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接受的评价。考试的时候,这一点还是比较爱考的,所以需要大家注意一 下。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说老师讲错一个知识点,通过探讨发现学生错了,但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把这种错误转化成教学资源,这就是一种容错教 育,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其他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或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问了老师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老师并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去嘲笑该学生,而是根据 这个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认真的思考,最终让学生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额外的知识。其实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注重教学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以前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 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我们的课本来讲,老师上学的时候,课本就是白纸黑字,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学生的课本,非常漂亮,内容也 很生动活泼,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
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我们已经强调这是材料分析题和单选题的考点,所以需要大家进行着重的记忆,考生可以通过缩减的方法来记忆这部分内容,只需要记 四个字“学生过人”,“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过”是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人”就是强调教学要关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