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考点分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

2016-07-01 xredued04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起源

远古时期,只有一些教育活动中粗浅的行为习惯和朦胧意识,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萌芽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才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二、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在道德教育态度上,要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要进行启发教育,“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主张教师要 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身教重于青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肯定师德的榜样作用。

孟子提出“教育必以正”的思想,主张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并严格要求受教育者,坚持高标准;他要求教师本人应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作出表率,“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必须正己然后才能正人。

三、封建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秦统一中国,以吏为师”,对前人的文化教育、道德思想遗产盲目排斥,采取了“焚书坑儒”的粗暴政策。

西汉思想家、道德学家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代大思想家韩愈不仅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一生讲学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师德理论。朱熹强调应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