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教师资格证面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 三国鼎立说课稿

2015-06-16 xredued0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封建社会从国家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本课无 论是在本单元还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和 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不仅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揭开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开发的序幕。因此,本课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一是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总结归纳能力、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人才意识;二是在区别历史真实人物和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功过的标准,主要是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

2、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3、难点:曹操在两次战役一胜一败原因、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理论指导和教、学法选择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从整体上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比较差。因此,在初一的历史教学中,必须抓住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宜简单不宜复杂。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为充分尊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将引导学生运用三步思维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三步思维学习模式是根据心理学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每一课 的学习内容,由浅及深,转化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次问题的学习思维模式。今天,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站在这里进行说课也是为了向大家 介绍这个模式。初一历史的很多内容都很适合这个模式。如“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郑和下西洋”等。这个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 和心理发育实际。它既避免了教师上课平铺直叙,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网络的 构建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原则:(1)、学生主体原则;(2)、启发诱导原则;(3)、分层教学原则;(4)、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共8个环节,分别如下: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