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一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设计

2015-06-16 xredued04



七年级地理(下)极地地区说课

【说教材】

本课选自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是所学世界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 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对极地的保护和和平利用。从整体来看,教材有一个突出特点:一是重点 突出,教材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标题,使学生能准确地抓住两极的主要特征和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情况;二是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 图片、短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总结归纳;三是学生活动和情感教育有始有终贯穿其中,通过大量的事实材 料,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既是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它也体现了本套课程 的编写特点。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根据资料分析比较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的动植物及资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提问、辩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受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说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假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合作学习法: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角色扮演法:学生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带着角色学习知识。

本章知识趣味性较强,难度较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可利用多媒体穿插极地地区动植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说学法】

1.让学生尝试自学。

2.课前预习收集,课堂合作探究,课后巩固整理。

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北极熊和企鹅图片

提问:图中的图片分别是哪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

 

判读两幅图片分别是那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

 

利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入当堂内容。

 

 

 

活动一:科考前的分组准备

 

1.将整个班级分为两个科考队,北极科考队和南极科考队。

2.展示已设计好的科考线路、出发时间、交通方式。

过渡:科考正式开始,科考方式即全班阅读相关资料。

 

认真分析科考线路、出发时间和交通方式。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考。通过分组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二:学生自主学习

 

交代自主学习的方式,即阅读教材87—95页、地理图册44—45页中的文字和图片,分别完成填充图册31页第一题和32页第三题。

过渡:科考结束了,现在请队长跟大家展示科考过程中拍摄到的图片。

 

认真阅读教材和地理图册相关资料,分别完成对应填充图册内容。

 

 

1.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加工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三:探险队长展示

教师分别请北极探险队长和南极探险队长做汇报。

过渡:队长的图片非常漂亮,从中可以看出大家探险过程非常艰苦,下面进行采访。

南极探险队长和北极探险队长分别展示其在探险过程中拍摄到的图片。其他同学观看。

1.给学生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2.利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兴趣。

 

 

活动四:答记者问(抢答式)

1.教师作为记者向北极探险队队员提问。

过渡:北极探险队取得了圆满成功,那南极科考队的情况又如何呢?

2.教师作为记者向南极探险队队员提问。

通过小组合作,分别回答记者给出的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问题。

1.通过学生七嘴八舌回答问题的过程,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玩中学的效果。

2.让学生认识到人类需要建设和谐的人地关系。

 

课堂小结

 

提问:本堂课大家有些什么收获呢?

看来大家探险的收获是巨大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值得学习。

七嘴八舌说收获

 

 

学生感受探险者精神和品质。

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延伸

提问:因纽特人该不该在北极地区捕猎呢?

 

学生讨论

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现自我

【说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遵循了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七年级下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位置、资源、气候、我国科学考察站等),通过创设科考队极 地探险的情景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法,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学生课前准备为学习为本节课 作铺垫。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分组汇报时,只设计了组长汇报,大多数的学生没得到表现的机会,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尚有更大的潜力可挖。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