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xredued04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多元化
(5)关注发展过程
(6)评价方法情景化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4.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5.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三、教学评价建议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和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
1.评价目标
考察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目标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