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xredued04
在今天,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 《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由此,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创造力、想象力、应 变能力就成了十分关键的问题。
四、工作手段的示范性
由于幼儿的模仿性很强,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师的教育影响连在一起的。在很多时候,他们通过模仿教师获得发 展。因此,教师除了用自己的智慧、思想情感和道德风貌去感染孩子之外,行为的表现更应注意,不论是在正规教育活动中,还是在非正规的教育活动中都要严于律 己,否则,不经意间自己的无意的不良的行为就有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这一方面是由于幼儿的辨别正误的水平比较低,另一方面,幼儿强烈的“向师性”也使 他们愿意与老师一样。工作手段的示范性若应用恰当,教师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就能使幼儿受益。示范性是幼儿教师职业修养的体 现。
五、教育效果的滞后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周期性比较长的工作,幼儿教育的周期性更长。幼儿教师往往看不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因为待到幼儿成才时,师生往往难以相认,他们 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幼儿教师常常心存忧伤,没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常有替人做嫁衣的失落。的确,幼儿教师为幼儿的成才所做的工作很多,但 却没有直接地显现出来。甚至一些人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不能自怨自怜,应该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以踏实的作风,良好的心 态,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展示幼儿教师的风采。对教育效果滞后性的认识会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而日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