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xredued04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生理与生理之间的互补,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盲人的视力不好,但往往听觉和触觉比较灵敏。
另一个方面是生理和心理之间的互补,比如我们常常会说某个人虽然生理方面有残疾,但是意志坚强,也就是身残志坚。这两个方便都表现了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
从群体角度来看,首先表现在男女性别差异。比如:男女之间的思维能力,男生更擅长抽象逻辑思维,而女性更擅长具体形象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在小学的时候,很多学习好的都是女孩,到了中学,很多学习好的都是男孩。
从个体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所以这就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注意三个点:
1.顺序性与阶段性的区分
大家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只要看到不可逆,不可跨越,就一定是顺序性,顺序性更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阶段性最强调的就是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的任务,所以不能搞一刀切。
2.阶段性与不平衡性的区分
阶段性强调任务,而不平衡性强调速度与成熟时期的不均衡,所以要抓好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不能在发展。
3.个别差异性强调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的对比
身心发展的其他四个规律强调的是一个个体内部的不同方面或不同时期的特点,所以做题的时候只要看到材料中体现的是两个及以上的个体,那么一定选择个 别差异性,比如:我们常说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那个规律?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分析题目反应的是几个个体。表述 的是多个个体,直接选择个别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