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xredued04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 时间:2014-09-24 11:18:53
4.“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
C.《说文解字》
D.《学记》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一词的最早起源。
【欣瑞教育解析】“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正确答案为A。
5.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
【欣瑞教育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 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并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 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决定教育目的的直接因素。故正确答案为B。
6.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欣瑞教育解析】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它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欣瑞教育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 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社会主义教 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