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资料整理九:道德发展理论

2016-07-01 xredued04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思想,在明确区分 道德和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道德 教育模式。他的学说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认为,一切文化中儿童的道德发展都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固有顺序。

(1)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寻求认可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尊重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

科尔伯格依据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了以下一些道德教育观点:第一,学校道德教育 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第二,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第三,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巨大刺激作用。第 四,倡导“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