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xredued04
(三)职业选择辅导
1.认识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认识职业包括对工作本身的认识和工作对求职人员的要求。对工作本身的认识包括要完成的任务、履行的职责等。工作对人的要求则包括对雇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职业技能、人格特征、体能、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教师要培养中学生的择业意识。
2.提供职业信息
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信息、就业信息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提出的新要求。
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片面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而忽略了其 他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当学生走出校门,面对择业、求业、就业和职业的适应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难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他人 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潜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能来认识自己,还可以请专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专门的测量与评定来认识自己。
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原则和目标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二)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