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xredued04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人格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将其扩展到人的生命全程,认为人格的发展要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中个体均面临一种发展危机及发展任务。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儿童 面临的第一个基本冲突是信任对不信任。这种信任或不信任的态度,在以后的发展阶段中,将由对父母扩展到对其他人。因此,个体自婴儿期起与父母之间所建立的 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将是他以后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格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双重渴望:既想获得 父母的支持,同时也渴望父母能放手让自己做主。本阶段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 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使之产生一种羞耻 感。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能按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 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然而有限的能力常使儿童的主动活动受到成人的禁止,使他们感到内疚,从而可能会降低儿童活动的热情。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在于儿童既 要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又要避免那些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畏惧 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