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6
xredued04
粤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
第4课《我会珍惜》“教学重点”说课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去爱惜物品。
(二)行为与习惯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爱护用品。。
(三)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举例说说如何爱惜物品。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我会爱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心小天使》中的第四个主题。
“使学生能从时间活动好和具体事例中认识日常用品的重要性,体会爱惜的好处”是本课的重点。它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认识”,一个是“体会”。“认识”是 “体会”的基石。爱惜生活、学习用品和公共物品教育主题活动沿着“爱惜个人用品——爱惜他人用品——爱惜公共物品”的思路构建,重点突出了与学生生活密切 关联的个人生活、学习用品以及学校社区周围的公共物品。爱惜个人用品是比较基础的行为意识,爱惜他人的用品和公共物品不仅是爱惜行为,而且是一种公德行为 意识。因此,爱惜他们用品和公共物品应包含更为广泛的德育教育要素。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内容标准“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 生”等内容。从本课教材来看,本课由“爱惜个人生活用品、爱惜个人的学习用品、爱惜别人的用品、爱惜公共物品”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课件相应出示相关教材图 片),教材这四个方面的主题部分都是围绕“使学生能从时间活动好和具体事例中认识日常用品的重要性,体会爱惜的好处”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 的。
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爱惜物品,以及知道不爱惜物品的后果”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讲,养成一项习惯和品质并非一节课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教材侧重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三条轴线中“我——社会“和四个方面的“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同时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 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帮助学生学会关爱,体验关心爱护行为的情趣;感受我与物、我与他人、我与自然、我与动物在一起和谐的生活,爱护环境,爱惜资源;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使学生能从时间活动好和具体事例中认识日常用品的重要性,体会爱惜的好处”,是本课重点;“体会关爱他人的情感,了 解帮助他人的基本方法”,是下一课《我们手牵手》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爱护自然,了解水对生活的作用,学习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则是第六课《亲亲家乡水》的重点。本课课题《我会珍惜》提示我们教学 让学生认识日常用品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体会爱惜的好处才有了体验感悟的基础。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 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那么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即是浓缩社会生活精华来帮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辛苦,激发他们爱惜资源的意 识。
从当前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前在状态”看,他们对各种日常用品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于爱惜的好处可能缺乏认知,因而对爱惜所带来的好处缺乏体验,因此帮助学生体会爱惜带来的好处是本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