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教师资格证面试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合理的购物方式

2015-06-16 xredued04


二、问题预设要有开放性,切合学生心理特点。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扩散效果,或是冲淡效应。例如,我是单数,以数学来换算,是一分之一。而我们就是“二分之一”以下,甚至“无限分之一”。因此,在这分子 中的我为“一”的我比重会变得比较轻。第二位教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假如你口袋里有100元钱,你会怎么消费?问题限定是从你的角度,学生必然从自我出发 来考虑回答,学生思维比较狭窄;而且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对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现象,因为回答的是自己的消费现象,学生当然会避而不谈。这样学生回答尽 管是真实的但却并不全面,反映不出学生消费中的真实问题,教师无法实现预设的目标,也就无法避免出现教学冷场。而教师当时转移了一下话题:“你发现周围的 同学还把钱花在了哪些方面?”虽然与第一次的设问仅几字之差但主体的范围却大大扩展,问题的开放性增强,使学生的视野一下变得开阔,而由你变成了你周围的 同学,自我被加以冲淡,学生也就消除了心理上的顾虑,可以畅所欲言了。从而课堂气氛活跃,情况反映真实而全面,实现预设目标,教学也获得了成功。
三、教师要有教学机智,不拘预设,灵活应变。
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都遇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自己预设的目标,出现了教学的意外。对此,两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结 局。第一位教师采用的是避而不谈的方法,坚持预设式的教学,是传统的静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自己和教材为中心,课堂上按照预设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地实 施,教学是静止的、程式化状态。这种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体现的是控制策略,重预设而忽视了生成,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教学当然难以成功。第二位教 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你口袋里有100元钱,你会怎么消费?这是教师课前的预设,其目的是想通过学生的生成回答,归纳得出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二是存在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然后针对问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教学中学生的问答是生成的内容,由于教师 预设的问题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生成的内容具有局限性,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实现了预设的第一个目标后,教学出现了冷场,实际也是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在这种 情况下,教师既不是草草收场,抹杀学生的思维,而是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尊重学生,尊重学情,设计了又一个问题,这对教师来说也是生成的;继续采用疏导的 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又有序进行,实现了预设的目标,教学获得意外的成功。所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应变,基于预设而又敢于生成,正确处理了预设 和生成的关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 动。”无论是在预设中引发生成还是在意外中把握生成,都是师生和谐对话、情感共鸣、智慧碰撞的生命历程。只要我们巧妙预设,精彩生成,就一定会成就充满活 力、充满智慧的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麻晓春.《探究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试教通讯 义务教育2007/2(总第209期)历史与社会专辑(六)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