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6
xredued04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下启两宋时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具有重要地位。本课 主要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让学生掌握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①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时间和地区;南朝开始的年代、四个朝代名称及其都城,江南开发的表现;
②通过对北方人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讨论、识读图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理解江南开发的意义。
②运用纲要信息法,引导学生理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线索。
③采用问题探究和联想比较法,说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北民南迁与前一课学的边民内迁是相互联系的历史现象。这种长时间大规模自发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数量、资源、环境和社会动乱密切相关。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和江南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它为唐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③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④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除战乱因素外,还因为北方长期以来过度的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使得人们向往资源丰富的江南地区。因此进行知识迁移时,要让学生具备“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的环境意识。
三、教法简介
1、采用问题教学法
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自学讨论,师生合作教学法
提倡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是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5、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学科间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实现知识迁移,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顺应教改趋势。如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讲出来,就是语文知识的渗透,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就要启发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来考虑
6、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