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教师资格证面试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说课稿

2015-06-16 xredued04


七、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课件)
下面我就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一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1)渲染气氛 吸引注意
关键词:音乐、图片
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上课前我用《昭君出塞》曲渲染气氛,营造历史课堂独特的感觉。
导入我采用了学生熟悉的《长城》图片,提问:古代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其目的何在?学生很容易就想到——抵御匈奴。那么从战国、秦到两汉,匈奴与中原的关系如何?由此进入新课,轻松、自如、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在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2)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组学习 图说历史 总结规律
地图是本节课我很重要的一个工具。通过《秦疆域图》、《鸣镝骑射图》、《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图》,学生很轻松地分析出匈奴族的渊源,政权性质以及它的强大, 从而在有效的视觉冲击下,于不知不觉、轻松的状态中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匈奴的兴起。使学生了解匈奴族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理解祖国的历 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外校的学生有小组学习的优良传统,而且学习的自主性较强,表现欲也很强,因此为突破本课另一重点:两汉时期对匈奴政策调整的原因,我采用了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导读题:
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有何表现?
同汉初相比,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反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培养学生自学、合作、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目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点。课堂效果非常好。
(3)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
关键词:历史剧表演、谜语、诗歌
历史剧场一直是外校的传统,以外校传统为依托,我设计了本课的一个兴奋点、一个兴趣点:历史剧表演《昭君出塞》,来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难点:如何理解两汉的 民族关系。学生对昭君的故事很感兴趣,所以课前主动做了大量资料的收集。从台词设计到演员的选定,剧目的编排,到课堂上的表演,完全是学生。一个历史剧表 演,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胆量、综合协调能力、并极大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达 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并在课程进半时制造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
诗歌是我安排的另一个兴趣点。文史不分家,利用诗歌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强学科融合,用诗歌给学生带来文学美感。
谜语是我给学生的课后点心。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历史谜语。用谜语作为课后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不会厌烦,记忆也会很深刻。
八、课堂反思:
关键词:学生主体 快乐课堂
一切的课堂设计围绕一个主体:学生,一个原则:课堂轻松、充满未知,一个效果:不知不觉、意犹未尽。总体来看,课堂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如何根 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的活动,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历史学习延伸到 课堂内外,是我今后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历史剧的编演可否采用多个演出组竞赛的方式,扩大学生参与范围,或者更大胆些,让学生穿上古装;诗歌的运用能 否更巧妙,贯穿于课堂始终等。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安排,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