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2
xredued04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教师必须在为人师表的宗旨下,服饰打扮整洁朴实、美观大方,充分地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精神风貌呈现给学生;言行举止,应谨慎谦和、文明礼貌;为人应热情真诚、落落大方,给学生树立一个既值得尊敬,又和蔼可亲的形象。
其次,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教师在自己的自身仪表行为的塑造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特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努力创造具有自己特点的鲜明的个性风度。
再次,教师的仪表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教师的仪表行为要相应地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展现出自己独具的神采。
最后,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授课气氛、情调,以便更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因素传情达意、相互辉映,使其能更好地与原内容保持审美情趣上的协调一致。
(五)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要通过媒体及其他途径练习普通话,力争发音标准。教师的课堂用语、语法要规范,避免方言、土语,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法。
其次,语义要明确、表达要清楚,这需要教师熟悉学科知识,思路清晰。教师要不断修炼语言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简洁明了地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再次,语句要完整,上下连贯、有逻辑性。课堂教学切忌教师言语断层、表达混乱、自相矛盾。教师使用规范、正确的语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与时俱进、丰富语言,学会用学生熟悉、喜欢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亲和力,帮助教育教学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