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教师资格统考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二十五: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2016-04-11 xredued04


第三,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 血管或内脏,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四)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 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事实上,情绪状态是 通过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作用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 忆和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几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理论。这个情绪唤 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五)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 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和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 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的判断;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行为。拉扎勒斯还强调这种评价通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六)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该理论主要以伊扎德为代表,他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 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伊扎德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它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体验是情绪系统与人格的 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对形成系统间的稳定和特定的联结起重要作用。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 因素。每种具体情绪都有其发生的根源,都有特定的意识品质和适应功能。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一)忧郁

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忧郁情绪是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消极情绪表现。长期的忧郁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生活。

(二)恐惧

在中学生常见的恐惧情绪有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惧。社交恐惧表现在怕与人打交道,遇生人 特别是异性时面红耳赤、神经紧张,严重时拒绝与任何人接触,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很大的妨碍;学校恐惧表现为对环境不适应,紧张、焦虑, 害怕去学校。这种紧张情绪有时会导致一些诸如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出汗发抖、腹痛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者会演变成情绪障碍。

1 2 3 4 5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