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1
xredued04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人际关系和谐指的是:
第一,了解和理解他人。
第二,乐于接受他人与被他人所接受。
7.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
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
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而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日趋强烈。
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均处于急剧变化时期,思维的成熟度不足,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 他们的言行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比较强烈的主观偏执性,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觉得他人时刻都在对其进行品评,担心自己在他人心中的 形象,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自己,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怀疑是在议论自己;当别人面露微笑时,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这样的纠结 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2.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也称为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中学阶段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亲子关系方面
人们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就是亲子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中学生强烈 的“成人感”要求父母尊重他们,改变以前那种不独立、不平等和依附的地位,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这时,如果父母仍像对待儿童那样给予过 多的照顾,提出过细的要求,往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抗情绪,甚至导致冲突,造成对立,产生疏远,给教育带来难度。在亲子交往中缺乏沟通和相互理解,会造成 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紧张,相处得不愉快,甚至会出现家庭暴力、学生离家出走以致走上犯罪道路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