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1
xredued04
3.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生的因素
①适应不良
也叫个体人格的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个体不能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的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学校中常见学生人格适应不良的症状是注意广度低、多动、寻衅闹事、学术志向水平低和人格的不成熟等。
②厌烦
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太难或太容易,都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兴趣,感到索然无味;而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或语言平淡,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③挫折与紧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学习和行为上的要求,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情况,这就不可 避免地会使有的学生面临失败或挫折的威胁。而挫折容易使学生紧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寻衅闹事。也有的学生采取逃避的方式,表现出回避批评、嘲 笑及被人抛弃的不利情境的退缩性问题行为。
④寻求注意与地位
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方面不可能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和认可,但他发现,教师为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对问题行为比较注意,于是他就会故意出现某些问题行为,以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并获得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
⑤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的学生,有的是由于情绪冲突,有的是由于脑功能失调,使他们对于刺激过于敏 感或有过度反应的倾向,因而在课堂上对一些无关刺激也易作出反应从而造成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行为冲动,容易扰乱课堂秩序。对于 由于生理原因造成问题行为的学生要热情交往,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而不要滥用药物。
一般说来,男学生的问题行为比女生要多一些。
这既可能是由于男孩语言技能发展较慢,导致其社交学习较晚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低年级中女教师多,而使男生出现了学习适应上的困难。
(2)教师的因素
①要求不当
有的教师要求过严,学生动辄得咎,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有的教师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其他一概不管,这样课堂纪律必然涣散。
②滥用惩罚手段
惩罚虽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课堂问题行为,但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则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从而诱发攻击性或退缩性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