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xredued04
(二)爱岗敬业
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表现。教师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教师的工作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正常的上下班是不能够衡量出教师工作的效果。教师从事 的是脑力工作,所以必须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一种事业,热爱它,干好它,不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的体现为热爱自己选择的岗位和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就意味着爱惜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选择,要爱一 行、钻一行。热爱工作,表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和不悔的追求;热爱学生就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的潜能和自觉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 的理解、对学生缺点和不足的宽容。
教师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因此不能玩忽职守、搪塞敷衍,必须做到敬业。敬业是对作为普通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是维持师德的底线。教师敬业就是用一种严 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尽忠职守、尽职尽责。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对待本职工作,应该怀敬畏之心,专心、尽职 全身心投入。
总而言之,教师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三)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呢?
(1)关心和了解学生。关爱学生首先意味着关心。教师不仅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也不仅是打动人的高尚情感,它更展现出一种主动性,也即为教育事业尽 心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缺乏这种主动的关心,就不是爱。而有了这种爱的教师,必然会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欣喜,为学生的失败而难过。他们会积极投身到教育 教学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总是力求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关爱学生还需要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学生 的内心世界。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努力挖掘、仔细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才能找到适合的教育切入点和启动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2)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之爱意味着尊重。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沦为控制与占有。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也包括尊重学生的自 主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当的兴趣爱好,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尊重学生就是 最好的教育手段,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关爱学生也要信任学生。应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尊重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信 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严格要求学生。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严格要求也是师爱的一个重要表现。严格要求学生是指对学生认真地管理和教育,它是使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合格的接班人的必要条件。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也就没有要求。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教师要掌握合理、适度的分寸,做到严慈相济、严中见爱。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4)公平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应公平、全面地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不论相貌、性格或性别差异,也不论学习优劣,教师都应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尤其对待后进生,对待“不守规矩的调皮学生”,更应特别关心、爱护。
教师处事应公平合理,要杜绝成见,客观公正,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
(5)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教师要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关心学生的交通安全,关注学生的食品安全;关心学生身体锻炼,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维护学生权益,制止有害学生的不良现象,与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
(四)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就是要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或称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和教育育人 的发展规律(或称教育的内部关系基本规律,教育的内部基本规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应当根据教育内部基本规律,包括学生方面的规律,教师方面 的规律,教育管理方面的规律。要综合考虑学生方面心理、生理、智力、家庭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自身的心理、生理、业务素质、人际关系等因素,考虑教育管理方 面的“时间、空间、人、才、物、信息”等因素,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题,实施启发诱导式教学,要有步骤,有顺序,由浅入深,体现教育的 规律性。教师要诲人不倦、保持教育的耐心和恒心,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适应性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体、智力、性 格、特长、兴趣等,有效进行分层、分类教学,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某个方向发展;要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定向施教以求人尽其 才。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不能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要采取鼓励、支持、信任的教育方式。
(五)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修养情操、道德人格、学识水平、言谈举止、精神气质等诸方面都提出了高于一般人的、高于其 他职业的较为理想化的要求,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另一方面,教师职业也承载着社会成员对良好社会风气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人们对教师抱着尊敬和信任的 态度,对教师给予了更多的期望。所以教师必须“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