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xredued04
(一)课堂情境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
1.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从而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
2.课堂常规,也就是教室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标准,对学生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对于课堂常规的设定,应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形成,以提高遵守的自觉性。
3.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违纪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应有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方面。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师的良好教学心态能够感染学生,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减少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发生混乱。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和类型
(一)课堂问题行为概述
1.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具体来讲,课堂问题行为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活动过度等。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概念不同。后进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总体 评价,他们通常有较多的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则是一个教育性概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而言的,其主体可能是后进生,也有可能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另 外,问题行为的消极程度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不能将这两个概念相混淆。
2.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法,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划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