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xredued04
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比较爱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以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 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 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 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3)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争:
主要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20世纪以来,世界高教出现从重视专才教育向提倡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相结合的重大转变。
高教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其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
我国现代高校教育的选择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 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是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的需 要。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上。现代高级专门人才应该首先是个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所在科学领域的专家。3)是社会发展 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高素质、厚基础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加强文理渗透,在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性,并提高人文教育的科学性。课程体系应该由“一维” “深井型”向“二维”“T型”转变,拓宽专业口径,在精深上不断扩大知识面。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英才教育阶段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受教育的权利 是通过对智力、品行等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 它强调各种层次各种类型人才培养,关注人才的数量。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也包括一部分国家管理者,国家政府虽然也提供一部分经费 但高校的主要支撑着是老百姓。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只代表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但并非意味着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对立。
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
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包括: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平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手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平等只是相对的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平等问题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阶段相关联的。
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
平等与效率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对立是指高等教育资源是有限的,1)要适当集中保 证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进行。2)对谁接受高等教育要有选择,减少浪 费保证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成绩。3)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平等与效率是统一的。 1)效率不仅仅是指质量,它通过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最终产出尽量多的产品,这与平等的精神是一致的。2)平 等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整个社会党合作是实现理想效率的关键。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效率本质上离不开平等。所以效率与公平是对立又统一的。平等与效率可 以兼顾,而且应当兼顾。但是兼顾也并不是没有轻重先后,在现实中绝对平衡只是一种理想,更多的时候是必须做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 率”的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就是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是指
1) 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 的最大努力。作法:1)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2)实现 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成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同时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 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资源优化配置。3)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帮助,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 极推进高等教育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