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三

2016-07-01 xredued04


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转变的两种模式:

以公立高教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教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目前已达到普及化水平。日本:私立大学起了作用,被称为既省力又经济的政策。

我国高教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 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防止大起大落。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员、空间、设备, 通过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3)探索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除数量上的增加, 还应促进高教的多样化。

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孔子、柏拉图。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柏主张“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瑞典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

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历史上两种最基本的高教人才培养模式:

通才教育、专才教育。中国古代高教为通才教育。近代西学兴起,才开始近代意义上的高 教。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古希腊教育目的是培养 公民,教育内容为“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到中世纪,产生了中世纪大学,仍以“七艺”为教育内容进行通识教育,实行法、神、医学的 分科教学培养律师牧师医生。

马丁•特罗提出高教发展的两个阶段:

英才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这并非意味 着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对立。英才高教阶段体现了传统高教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大众高教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 的扩大,也是高教民主化的结果,它强调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关注人才的数量,经费主要来源为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我国高教目前从总体上看属 于英才教育阶段。

高教的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平等与效率是高教政策中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平等与效率是一对 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在特定条件下,对效率的追求必然影响公平的实现,而追求理想化的平等如平均主义往往导致低效率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两者是统一的, 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反映了人们要求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愿望。而质量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效率的实现必须有相对的公平来提供保障,同时,公 平的逐步实现又取决于效率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

高教平等与效率的组合形式分为两类:

单一型(高效率低平等、高平等低效率,是片面认识支配的观点),兼顾型(追求高教平等与效率双目标,为辨证的观点,并非无轻重先后的绝对同等对待,必须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或“平等优先兼顾效率”)。

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高教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具体措施为:

1) 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2)要实现高教适当分层分流; 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资源优化配置。3)国家应采取如政策倾 斜,建立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制度等具体措施帮助处于竞争不利地位的学生,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教的平等。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