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5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说课设计 讲讲算算(三)

2015-06-12 xredued04


“讲讲算算(三)”新授课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4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的复习。本节课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情景用数学的语言说出条件,还要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数学书上设计了“乘火车”这个故事,但我觉得光上车下车有些单调,所以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 “原来有9只蝴蝶,飞来了3只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引出了一年级应用题中的“添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第二幅图设计了“原来有12只气球,飞走了3只气球,现在还剩几只气球?”,引出了“剩余”这个概念;接着才是教学书上的乘火车这个环节,这样一来故事内容感觉丰富了很多,让学生不会觉得只有上车下车可以讲一讲算一算。“乘火车”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上车下车它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顺序,更贴近生活。本题也是从图形到文字的一个过渡,让学生不仅通过图形能列出算式,通过文字也知道如何列式子。在练习方面先设计了三道基础题,是对新知的第一次巩固。变式题“原来有8只鸡,又来了一些鸡,现在一共有13只鸡。又来了几只鸡?”它在理解上是逆向思维的,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想到最多的是8+5=13这个算式。拓展题这两题是对比题,只有一个数字之差,但第二题我觉得在思维上也是一个大的飞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生活情景编加法题和减法题,并列式计算。
2.会阅读和理解描述情节的文字,会口头编应用题并列式解答。
3.初步学会根据情节口头编加减混合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过程和方法】
4.逐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体验】:
5.通过教学使学生喜欢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附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讲讲算算(三)》教学目标双向表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检测方
A
B
C
D
知识与技能
1、综合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A
2、根据生活情景编加法题和减法题,并列式计算。
 
 
D
3、阅读和理解描述情节的文字,口头编应用题并列式解答(包括口答结果)。
 
 
D
4、会根据情节口头编加减混合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D
过程和方法
逐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使小学生爱上数学。

 

(备注:学习水平:A.知记B.理解C.再现性应用D.生成性应用。
检测方法:A.计算 B.填空C.看图写算式D.应用)
教学重点:编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根据情节,口头补充缺少的问题。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