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说课设计 讲讲算算(三)
2015-06-12
xredued04
附实践反思:
本次非常荣幸被学校推荐上了一节展示课。对于一年级的课我其实心里没有多少底气。因为前两年我都在教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一年级我是完全陌生的,可以说还在摸索阶段。从知道要上这节课到上完这节课,我感觉我收获颇多。
一是课堂组织能力。记得试教完后李老师就讲了“要在课堂组织”方面花些心思,之后也请教了不少教过一年级的同事,才了解到原来教一年级的学生不是说你上课上的好学生就愿意听,如何让学生跟着你的思路走才是至关重要的。在评课环节当被表扬课堂的组织能力较好时我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至少在这方面我自己得到了提高。就像古淞的一位老师说的那样“原来一年级还有那么多的儿歌要学了”,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教一年级真是蛮不容易的。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一般20分钟左右就坐不住了,开始动起来了。所以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一二组问三四组答”或“同桌说说悄悄话”等形式让学生感觉上课不会那么枯燥,有很多的新鲜感。上下来学生的听课效率还是不错的,到下课可以说纪律都是蛮好的。
二是教案设计中尽量写简单的字。这也是不同于以前写教案的一点,刚开始备这节课时我就写了很多一年级小学生不认识的字,如“戴帽子、奖励”等字眼,当我把这篇教案给其他老师看时,有经验的老师就指出这种复杂的字少出现,学生一看到那么多的陌生字,马上就会对你这节课反感的,不会认真听课了。我就如当头一棒,原来这也是教一年级的一门学问。所以不止在教案就连学习单和课后检测我都尽量写他们认识的字。
三是课堂时间分布不够好。在评课中有几个老师就指出“小胖原来有8颗星,又得到了一些星,现在一共有13颗星。又得到了几颗星?”这道变式题所花时间太少,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其实当时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仓促,但我还是犯了我经常犯的老毛病,上课像赶场子,就想着把内容快些上完。在学生做这题时我兜了中间一排,结果有些出乎我意料,因为试教时我总能看到两种答案,而这次只有8+5=13这种,减法算式没人列,我就急了慌了。我在反馈时处理地也不够巧妙,我拿了8+5=13就说它是对的,还说了在5上添括号。其实如果看了这个算式马上就问“还有没有其它算式?”学生就会说出13-8=5这个算式了,因为同事给我指出我没兜到的一组里就有两位小朋友写了减法算式,结果我一说8+5=13是对的,他们马上就把正确答案给擦了。就算我后来再问“还有没有其他答案?”他们都不敢回答问题了。于是我就用了最不聪明的方法——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其实这是上课中最要不得的,答案最好学生说出来。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我再问一句:“还有没有列减法算式的,答案也是5的?”学生会不会就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呢?我感觉我把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抹杀了,当时有些冷场了。如果现在让我处理这题,我还会在课件中加入说清楚这里的13指原来的星颗数和又得到的星颗数总和,8指原来的星颗数,一边说一边出示这个图形,学生会不会更理解这题呢?当时在课堂上我给这题的时间的确少了一些,其实这种题型才是学生最要教的,因为添加和剩余在理解上还是比较顺的。
四是课后检测有些偏简单。当时和同事在出课后检测时一门心思想的就是题目要尽量简单,要拿得出手,所以检测下来学生做得的确不错。但就像两位教研员说的那样,我们要检测的其实是那些学生容易错的,偏难的,而不是简单的。因为简单的老师知道学生肯定是会的,没有什么要反馈的必要。而那些难的才是真正要检测的部分,老师可以做到心里有数,究竟有多少学生对这种难题还不理解,今后就可以根据有的放矢的出题目了。所以我感觉出题要对得起学生,千万别做门面功夫。
虽说这个过程是蛮累的,但收获还是蛮多的。至少通过这次的上课使我不仅对于一年级的上课技巧知道不少,还有今后该怎么做我们学校的双向细目表有更明确的方向。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