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2
xredued04
【说教法】【说学法】
我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等,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了如下设计: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亲近儿童。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数豆子”这一具体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数的模型,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建立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估算能力,发展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 重要的价值。可见,估算是发展学生良好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建立了20粒豆子有多少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估计一把豆子有多少,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再进行估计,发展学生估算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感。“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在教学“数豆子”时,先让学生数20粒豆子,感知20粒豆子的数量,再让学生抓一把豆子先估计再实际数一数,学生在这一实践操作中,发展了对数的感知。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这样一些活动,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会知识,发展数感。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依靠学生在自己的感知基础上进行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学习。如在《数豆子》一课中就有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对手中的豆子进行估计的教学过程。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我觉得,我采用的教法、学法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