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6
xredued04
(三)教学重点
宋、辽和西夏政权的建立、战和关系以及辽夏汉化、民族融合的历史。
(四)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1.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课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
2.学生对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寇准等故事和人物有所了解,是本课教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但要注意正确识别世俗故事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区别。
3.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学生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二)教法
这一课中,赵匡胤、“陈桥兵变”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契丹族和党项族则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民族,封建化进程对学生而言也比较难理解。因此,建议在教学 过程中,注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让学生认识到三个政权的并立;并通过有 关图片、影音资料和适当地补充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学习效果,降低理解难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采用分组合作、归纳总结、故事讲述、编演剧本等。
【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复习提问:①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仅《全唐诗》中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人和
近五万首诗歌。其中( )、(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②《 》 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③乐舞: 唐太宗《 》 唐玄宗《 》
2.出示大屏幕展示第二单元历史发展基本线索:
960--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和南宋和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时期。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展示汉族、契丹族、党项族生活图片,设问“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哪一民族的风情?”
2.揭示本课知识结构,概述本课重要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整体感知,了解学习内容、知识结构
三、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崛起与分立
1.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辽、西夏与北宋建立的简表。
2.北宋的建立:史事链接:概述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学生听教师讲述,了解历史发展线索
3.以图述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历史故事组的学生编演历史情景剧史实明确:北宋的建立从剧情中提取有效信息。
2.契丹的兴起:
传说钩史:讲述有关契丹兴起的传说风俗叙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契丹族的生活状况人物学习;讲述耶律阿保机的历史贡献,学生看图听教师讲述,观看视频了解契丹兴起的地区。了解重要人物的历史贡献。史实明确:契丹政权的建立
4.西夏的建立
文物证史:讲述西夏王陵的有关知识风俗叙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党项族的生活状况
史实明确:讲述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学生看图听教师讲述,了解西夏兴起的地区了解重要人物,提取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