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
xredued04
(二)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2.小学生记忆和想象发展的特点
3.小学生情感的特点
4.小学生性格的特点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
1.把握小学教育的本质特征
(1)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是儿童成长为合格社会公民的基础工程。完整良好的小学教育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不仅仅包 括科学文化基础,例如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等,而且包括人文素养基础,包括关心他人、崇尚节义、待人宽容以及追求真善等。
(2)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也叫整体性,是指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在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 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是小学教育全面性的内在要求。
(3)小学教育具有普及性
由于小学教育是起始教育,是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是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因此它是一个人接受学校教育必经的阶段。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是义务 性的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普及性,就是坚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人都应该并且能够得到发展,不应只注重部分学生的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应该 得到尊重和保护。
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书育人作为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重要标准,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能。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 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别情况制订出具体要求,设计或选 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的深度、 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是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想象力和好奇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