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考点归纳:逻辑思维能力

2016-06-25 xredued04


七、模态命题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叫做"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做"模态命题".

根据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真假关系),便可构成一系列简单的模态命题的直接推理。

(一)根据模态命题矛盾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可能非P;

2.并非必然P,推出可能非P;

3.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必然P;

5.必然非P,推出并非可能P;

6.并非必然非P,推出可能P;

7.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非P;

8.并非可能P,推出必然非P.

(二)根据模态命题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必然非P;

2.必然非P,推出并非必然P.

(三)根据模态命题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并非可能P,推出可能非P;

2.并非可能非P,推出可能P.

(四)根据模态命题差等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可能P;

2.并非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P;

3.必然非P,推出可能非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非P.

八、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 A".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不能任意变换。

(二)矛盾律

矛盾律实际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或者说,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是真的。

矛盾律的公式是:并非(A而且非A)。

公式中的"A"表示任一命题,"非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

(三)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思维的明确性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