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资料整理八:德育概述

2016-07-01 xredued04


(3)道德思维的发展,反映了个体品德发展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塑造和转化学生品德的可能性。

2.中学生道德观念的发展

中学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理想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

中学生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教育条件下,在中学生本身的实践、交往和学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点正是中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中学生道德观念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中学生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的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到初三下半学期开始趋向于稳定。

(2)在一个真正形成良好班风的先进集体中,正确的集体舆论和集体准则,使班集体的道德要求变成绝大部分集体成员的行动指南,使有错误观念的学生不仅数量逐渐减少,而且在校内外的不良行为也逐步得到改造。可见,形成先进集体对中学生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很大的。

(3)在一个没有正确舆论的班集体里,集体成员中的正确观念与理想往往得不到支持,甚至错误的道德观念与准则会随年龄增长而滋长。

(二)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表现在道德情感的形式上;二是表现在道德情感的社会性上。

1.中学生道德情感形式的发展

以道德产生的原因、道德感与认识的关系为指标,分析被调查的中学生道德感的形式,可 以分三级水平:第一级是直觉的情绪体验,它由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往往对于道德准则的意识是不明显的;第二级是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第三级是伦 理道德的情绪体验,它是由道德认识所支配,清晰地意识到道德要求和道德理论。

2.中学生道德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以集体情感的程度为指标,分析被调查中学生道德情感社会性的发展趋势,可以归为三级水平:第一级是利己的情趣;第二级是重感情、讲义气,但不太意识到情感的社会意义;第三级是自觉地热爱班集体,集体荣誉感、社会义务感与责任心表现强烈。

1 2 3 4 5 6 7 8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