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5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音乐苏少版1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第四单元 快乐的一天

2015-06-12 xredued0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上学歌》,学生拍着手进教室。
2.复习歌曲《上学歌》,跟音乐演唱歌曲。
3.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
师:表现小朋友高高兴兴上学的歌叫《上学歌》,有的小朋友要问,我们放学了,有没有《放学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放学歌》
1.听范唱,请生说一说这首歌的情绪怎样(欢快)
《放学歌》是一首欢快、流畅的儿童歌曲,大调式,3/4拍,两段体结构,旋律舒展、优美,两个乐段通过节奏变化形成对比,最后四小节运用移位变化重复和放慢速度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歌曲虽然短小,但是音乐形象完整,曲调很有特点。歌词写的也很好,它以孩子的口吻,显得纯真而亲切,先是叙述了放学的情景,接着从校园长高了的小树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继而充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听老师范唱歌曲,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出示一些表现乐曲情绪的词语,如“活泼”“欢快”“优美”“抒情”等,让学生选择。
3.老师带学生朗读第一段歌词两遍,注意歌曲演唱顺序。
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唱以及逐字逐句的朗诵与讲解让学生理解老师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的辛劳,做到每天放学时都要满怀感激地向老师说“再见”。
4.学习歌曲带有叙述性的第一段,注意到哪里反复。
5.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注意音准。
6.老师和学生一同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7.学生跟钢琴伴奏单独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8.学习三拍子的节奏,第一拍拍手,第二三拍拍腿,自己练习打三拍子节奏。
9.播放歌曲范唱第一段,学生练习打三拍子节奏。
10.跟伴奏演唱歌曲第一段,并配上三拍子的节奏。
11.老师带学生朗读第二段歌词两遍。
12.跟老师学唱,注意1到6的六度大跳,单独练一练这个六度大跳。钢琴上弹1和6,让学生仔细聆听分辨。
13.老师和学生一同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14.学生跟钢琴伴奏单独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15.播放歌曲范唱第一段,学生练习打三拍子节奏。可以用拍手、拍腿方式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拍手:双手在胸前拍击。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轻轻相击。
拍腿:双手同时拍击双腿。双手从胸前落下到大腿上,所用的力要轻于手。
16.跟伴奏演唱歌曲第一段,并配上三拍子的节奏。
17.完整演唱歌曲。自己加上适合歌曲的动作。
1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如碰铃和响板,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击奏姿势和方法。
碰铃:将两个小铃铛平举在胸前,轻轻相互敲击。注意不要用手指捏住铃铛,而要捏住系铃铛的绳子的根部,使铃铛竖起来,这样敲击出来的声音才好听。
响板:可用两个手指捏住响板演奏。一年级的孩子手比较小,也可以将响板放在左手的手心中,右手拍击响板,因为响板表现的是三拍子的弱拍,因此,要引导学生用较弱的力量来拍击。
(三)总结下课。

16.跳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集中注意力聆听《跳绳》,体验歌曲表达的快乐情绪。
2.较自然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喜爱跳绳这项传统体育项目。
教学重点:
体验乐曲所表现的孩子梦跳绳时各种姿态和天真、活泼、愉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
歌曲单三部曲式的初步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放学歌》,学生拍着手进教室。
2.复习歌曲《放学歌》,跟音乐演唱歌曲。
3.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聆听歌曲
1.播放跳绳的视频。看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生:跳绳。
3.师:你会跳绳吗?老师拿出一跟绳子,示范跳。
4.请会跳的小朋友上来跳一跳。
5.你能跟着音乐跳一跳吗?提示要跟节奏跳。
6.播放《跳绳》的音乐,请几个学生一起来跳一跳,看谁跳的好。启发学生想象自己手中有一根跳神,随着节奏轻快跳跃,然后进行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聆听和关注音乐的变化,为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三)分析歌曲
1.刚才你们跳绳的时候听的乐曲就叫做《跳绳》,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让学生说说对音乐的感受,然后出示一些表现乐曲情绪的词语,如“活泼”“欢快”“优美”“抒情”等,让学生选择。
2.再次播放乐曲《跳绳》,让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
3.介绍歌曲,我国作曲家丁善德为儿童谱写的钢琴小品,选自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乐曲是活泼而优美的小快板,节奏变化频繁,跳跃的旋律富有动感,十分有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跳绳时各种姿态和天真、活泼、愉快的心情。
4.播放乐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可随乐曲做律动。
(四)分段欣赏
1.歌曲单三部曲式,先欣赏歌曲的引子,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描写活泼的孩子们愉快地招呼同伴一块来参加游戏的情景。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跟着乐曲做律动。
2.欣赏第一部分,以轻巧跳跃的旋律和节奏为主。
3.中间部分则是“先跳后连”,跳音的部分和连音的部分无论是音区、力度还是织体写法都有一定的对比,从而表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这一部分的主题材料是从第一部分派生出来的,这样不仅加强了两部分的统一性也使简单的主题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最后,引子再次出现,再现部又以跳音的形式,回到了富有童趣的主题,全曲在渐渐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大量运用了跳音和连音的奏法,使音乐变得丰富多彩。老师在钢琴上用连音和跳音两种方法弹奏主题,让学生比较两种声音的不同,启发学生用动作或图形将这两种“不同”表现出来。
某一段音乐可以用“跳跳跳跳跳跳跳跳”来表现。某一段可以用“甩甩甩甩跳跳跳跳”来表现。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