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5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音乐苏少版1年级音乐(下)第三单元教案 鼓儿响咚咚教案

2015-06-12 xredued04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教案
教学内容:
唱:小鼓响咚咚 大鼓和小鼓
听:老虎磨牙(片段)
动:我是小鼓手 情景表演
教学目标:
1. 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打击乐器描绘的《老虎磨牙》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神态、肢体动作,表现威风凛凛的大老虎。
2.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力度记号f、p,使学生能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大鼓小鼓》,并能够表现歌曲中的力度对比。
3. 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对比是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听辨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老虎形象。
学情分析:
学生利用语言、肢体动作,表现威风凛凛的大老虎,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听、唱、动、思、编等活动增强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
四教时

9、 小鼓响咚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3.在歌唱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教学准备
小鼓,小米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课前戏曲教学:
1.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欣赏黄梅戏名段
3.学唱黄梅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a动物说话
b小猫钓鱼
二、音乐实践活动
活动一、介绍打击乐器:鼓。
A 小朋友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鼓。
B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 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C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
D 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小朋友,再敲一敲鼓边呢?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再敲一敲鼓身呢?是什么声音?
E 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教师敲击节奏XX X X│XX X –||。
F 小鼓说了什么话?哦!小鼓说了咚咚 咚 咚︱咚咚 咚 –‖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G 教师小结:小鼓可喜欢我们的小朋友呢!
活动二、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导语: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我们了。(出示: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瞧!是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鼓点:XX X X │XX X—||
3.有小朋友想敲鼓吗?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一遍!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
4.(1)教师再次打奏,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试着想一想,鼓声响,小米粒跳得怎么样?鼓声轻,小米粒跳得?(引出强弱关系)
(2)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教室是一面大鼓(教师做动作:展开双手,划一个大圆)让我们做鼓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有节奏的跳一跳,好吗?强拍上面老师拍的重,你们就跳得高,弱拍上面老师拍的轻,你们就跳的底,老师敲打鼓面表示强,敲打鼓身来表示弱。(放伴奏音乐,教师敲鼓,学生跳。)
活动三、学唱歌曲
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导语: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特殊的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歌词里面都唱了什么?(播放歌曲范唱。)
2.学生说一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
3.这首小鼓响咚咚啊,它有一个特点,歌曲总共有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就是刚才小鼓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个节奏,让我们再来打打看!
4.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注:强弱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1)小朋友们仔细看,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他们分别是1-3-5.
(2)一边做手势一边唱。
(3)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示这三个音的音高:
6.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学生如果能力有限,教师适当带领他们唱。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