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2
xredued04
3.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 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 道在浩瀚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 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社会领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领域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社会教育,是中华民族幼儿教育的历史传统,幼教先驱们早就确认了幼儿社会教育的价值。早在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 程》就强调使蒙童“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规范”。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自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渐渐地 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 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 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陈鹤琴先生也很关注幼儿园中的社会教育。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园的活教材。儿童环境就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 主要是指个人与家庭、社区等的交往。陈鹤琴先生对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系统地作出规范,把社会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张宗麟先生在30年代初 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及实施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论述了儿童之“社会”的特征、儿童的社会适应 等理论问题,还讨论了社会领域课程的目标。他认为,中国的社会要求通过教育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国民。他对幼儿园社会领域内容及实施策略的选择、教育环境的 匹配等论述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随着现代意义上的幼儿园教育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发展。中国最 早的蒙养院章程和最早的幼儿园办园宗旨都有对社会领域教育的规定。随后,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等先生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原则与方法 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领域课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 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实质是做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
(二)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
1.实践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 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 以形成和巩固或改变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实践练习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活动本身。它蕴涵了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时它需要教师的引导 和帮助。不同的生活事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价值。选择对幼儿具有兴趣和挑战性的生活活动与实践练习法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社会行为的实践练习是 一个从熟悉到熟练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对某些社会行为的练习将延续人的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