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考点:五大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一)

2016-07-02 xredued04


2.调查法

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 段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幼儿社会教育中的调查法,主要是解 决“是怎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等问题。因此,调查法是以问题为先导的。幼儿通过调查,对社会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较为具体的认识。因此。调查法是幼儿社 会教育的重要方法。幼儿参与的调查不同于成人的调查。一方面在于调查的内容是浅显的、易于发现的、与生活直接相关的,蕴涵的关系应该是较为明了的。另一方 面是调查手段以视觉感性的手段为主,看、问、听等是调查的重要方式。

3.参观法

社会领域中的参观法是指幼儿进入一定的现实社会场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社会现象的 状况。社会领域的观察法主要是针对一个或两个社会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以视觉为主要渠道。即根据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 场所,让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 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参观法的运用必须服从教育目的,根据教育的要求进行。参观前教师的准备工作是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确定参观的地点、对象 和进行的步骤,制定好参观的计划。参观时要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目的进行观察感知。参观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对参观内容作小结,使幼儿对参观内容有概括性的 了解。

4.表演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及表情去体验、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 和行为,从而达到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目的。一般应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可以是幼儿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的。幼儿可根据这个主题自行确定或在教 师的帮助下确定相应的角色。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表演总是指向特点的发展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行为、感情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表演的主题 和相应的角色,并为幼儿表演创设或引导幼儿共同创设特定的情景,为幼儿的表演提供相关的材料。一般幼儿表演的主题来自现实生活事件或艺术作品(文学作品、 电视等)。对幼儿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表演主题的丰富和生动,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5.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 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法不是幼儿社会学习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种重 要的方法。教师对幼儿的讲解不一定是全班的讲解,还应该包括小组的和个别的讲解。讲解法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儿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难把握 事实、道理或规则的本质,或幼儿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达成目的的时间代价过高。教师的讲解有助于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或使幼儿真正掌握相关的内容。教师无视幼 儿能力的过于深奥的讲解以及不顾幼儿兴趣的过于重复的讲解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学习。讲解不是从道理到道理,而是经常需要例证。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讲解应该是 感性的、生动的、具体的,关注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

1 2 3 4 5 6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